西門紅樓自1908年興筑完成迄今已屆百周年,原是臺灣第一座官方興建的公營市場,亦是目前所保存最古老完整的三級古跡市場建筑物。由當時任職臺灣總督府營繕課、擅長西洋建筑風格的日籍建筑師近藤十郎設計。年輕大膽的創意以八卦造型取其八方云集之意作為市場入口、「十字架造型」作為市場主體的特色,不僅是空前絕后,更是東、西建筑史上的首例。今眾人所稱的八角樓和十字樓,另加上緊鄰兩旁的南北廣場統稱為西門紅樓。
西門紅樓百年特展導覽服務1.假日定時導覽:每周六、日14:00、17:00、20:00于八角樓一樓大門口服務臺旁集合2.平日預約導覽:請于三天前預約,詳情請上「西門紅樓」官方網站查詢※注意事項:每次導覽建議時間為30分鐘。10~30人為最適當的人數。若團體超過三十人以上煩請分批導覽。
西門紅樓─歷史沿革
西門紅樓于1908年興建完成,在當時成為臺北城內的娛樂鉆石地,同時也讓日本人認為是亞洲娛樂樣版的重鎮,之后原名為紅樓劇場的西門紅樓成了外省移民心靈的慰藉,輝煌的演藝盛世,西方思想文化在臺灣風行,紅樓的電影開演受到當時年輕學子的歡迎,也成了當時年輕學子共同的記憶,直到80年代在紅樓周邊殘存的舊店鋪以及破落頹圯的違章建筑,卻隨著漸往東移的都市發展而沒落;1994年曾舉辦「紅樓夢.西門情」展演活動,但在1997年公告為三級古跡后熄燈歇業,紅樓劇院正式走入歷史。熄燈后的紅樓卻沒有因為這樣而消失在臺北人心中中,在此之后又歷經2000年的十字樓大火、2001年西門市場改建計劃,接著2002年紅樓劇場重新開幕并由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匯集展演團體合眾之力,尋回紅樓市集的熱鬧與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