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早期因地域性的關系,成為商船的必經之地。自荷蘭人殖民開始,就奠定了臺南多元文化融合的基礎,而不同族群的信仰習俗也融匯于此。除了 ??九大官廟、寺廟祠堂,每年這里也會依地方風俗舉辦各種祭典節慶,甚至成為全間信仰的指標性節慶。這些廟宇、祠堂、慶典不僅是臺南特有的文化資產,也是許多海內外旅客前來體驗臺南的風土民情之地。
九大官廟,屹立數世紀的歷史博物館
臺南舊城的官廟處處可見,如同瑰寶般,為臺南添上一份古樸色彩。九大官廟錯落于臺南市中西區,走進這些古老的街道,轉個彎,一座座年代久遠的廟宇,猶如一座座歷史博物館,裝載著數百年的舊城軼事。
亦稱臺南文廟,建于明鄭永歷十九年(西元1665年),是臺灣最早的文廟。清領初期一度是全臺童生入學之所,因此亦稱全臺首學,今列屬一級古跡。
俗稱大關帝廟,因新美街114號的開基武廟稱為小關帝廟,就規模上對應而得名,美食旅游評鑒米其林指南列為三星級景點。
為主祀媽祖的道教廟宇。廟宇前身為明朝朱術桂所居住的寧靖王府邸,1683年清領時期才改建為天后宮。現今廟宇的樣貌主要沿襲1821年的大整修,列為一級古跡。
明延平郡王祠
建于清同治年間,奉祀臺灣開山始祖鄭成功及其部將,為臺灣的重要古跡。占地9400余坪,庭園修筑風格莊嚴典雅,是臺灣少見的福州式廟宇建筑。
臺灣府城隍廟
建于明永歷23年,清康熙8年(1669年)是全臺創建最早,也是傳統禮制中位階最高的府城城隍爺,下設有24司。
五妃廟
坐西南朝東北,是一座單進兩護龍式的建筑,1977年修建。單開問的正殿內,供奉著五妃神像,神像后的背墻上,鑲著寧靖王從死五妃墓碑。
大觀音亭
建于明永歷年間(1647-1683年)或更早,自古以來便有臺疆祖廟之美譽,是臺灣地區主祀觀音佛祖的古剎之一。
祀典興濟宮
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以醫術高明、慈善濟人著稱,世人尊為醫神,乃閩南地區的道教神祇,是臺灣主要民間信仰之一。
前身為1653年荷治時期興建之歐式建筑普羅民遮城(Provintia,亦稱省城、攝政城、紅毛樓、在地人叫番仔樓),曾為全島統治中心,今列為一級古跡。
寺廟祠堂,民間信仰心靈靜謐之地
臺南縣市除了廟宇多,佛寺、開基、齋堂、宗祠也多,展現早期各教派與民俗信仰的大融匯。走訪各個寺廟祠堂,或許還能聽到有趣的古老傳說,讓這些民俗文化如薪火相傳。
佛寺
開元寺創于清朝康熙年間,原稱海會寺,是臺灣最早創立的官方寺院,為二級古跡。法華寺則為三級古跡,兩座佛寺都與近代臺灣佛教的發展關系深遠。
齋堂
齋教為民間信仰流派之一,由在家修行者傳襲,稱為在家佛教。齋堂是他們舉行法會、儀式的地方。臺南有四座齋堂,即德化堂、報恩堂、擇賢堂、西華堂。
開基
開基天后宮是臺灣府城最早的媽祖廟,故冠以開基之名,是二級古跡。開基武廟為1669年所建,是全臺首座關帝廟,為三級古跡,而開基靈佑宮也是三級古跡。
祭典節慶,祭祀祈福臺南在地風土民情
素有文化古都之稱的臺南,廟宇慶典等民俗節慶熱鬧且多元,由各宗教與民間信仰所傳承的民俗慶典,極富地方特色。每個節慶的發展史各有不同,但大多含有祈福、消災和團圓之意,活動內容五花八門,為全臺節慶之最。
鹽水蜂炮
時間:每年農歷一月十五元宵節
地點:鹽水區武廟
始自清領時期,相傳光緒年間鹽水發生大瘟疫,民眾祈求神跡降臨,沿途燃放炮竹直至天明。繞境結束后,鹽水疫情就此消退,民眾感念神恩,每年元宵夜沿襲成例,演變為今日赫赫有名之蜂炮盛會。
圣母廟國際煙火慶元宵
時間:每年農歷一月十五日元宵節
地點:圣母廟
每年的元宵節夜晚,圣母廟皆聘請國際高空煙火比賽之歷屆冠軍隊伍,在廟前大廣場舉行超高水準的煙火大會,由日本細谷、瑞士BU、日本齊木、臺灣山鈦煙火等超水準團隊齊作一人生難得一見的三國四強大對決的觀摩秀。
安定區蘇厝王船祭
時間:每三年一次農歷三月
地點:蘇厝里456號長興宮、293-2真護宮
安定區蘇厝王船祭為區內之盛事,蘇厝里真護宮五府千歲、長興宮12瘟王代天巡狩,蘇厝里一個莊頭擁有2座,相當特殊,3年1科的3月間是燒王船祭典時刻,長興宮在廟北曾文溪畔,真護宮則在廟左側空地進行。
南鯤鯓王爺祭典
時間:農歷四、六、八、九月
南鯤鯓代天府是全臺規模最大、最古老的王爺廟,每逢農歷4月26日及27日,為最熱鬧的王爺祭,信徒加上各地王爺廟進香團與乩童的參與,宛如全臺乩童大集合。
麻豆香?麻豆代天府刈香
時間:每三年一次
地點:麻豆代天府
麻豆刈香俗稱麻豆香,由麻豆代天府主辦,轄域各莊廟及域外分靈廟共襄盛舉,香陣規模龐大壯觀,堪稱南臺大型廟會,即使放置全臺觀察亦頗具份量,而有一定的發言地位。
西港香?西港燒王船
時間:農歷四月中旬
地點:西港區慶安宮
每三年一次的王船祭實際上就是慶安宮的做醮,過程包括刈香繞境、王醮、鄭王祭、鹿耳門謁祖、送媽祖、燒王船,最后一天的燒王船是整個醮典的高潮。
學甲香?慈濟宮上白礁
時間:每四年一次,農歷三月中旬
地點:學甲慈濟宮
上白礁活動從創廟伊始至今未曾中斷,其規模之龐大乃全臺之最。此活動由當地信徒策畫舉行,參與的各式陣頭,藝閣十分琳瑯滿目,均是臺灣民間少見的藝陣,諸如十二婆姐陣,百足真人陣等。
土城香?正統鹿耳門圣母廟刈香
時間:三年一次農歷三月
地點:正統鹿耳門圣母廟
刈香是西南沿海一帶對神怏飪狴X巡的特有稱謂,活動時間約在三、四天左右。正統鹿耳門圣母廟舊名保安宮,早期屬西港香刈香:ㄧˋㄒㄧㄤ大廟的神明,出巡境內各個角頭。轄域,西元1961年,自西港香脫離而自行辦理的刈香活動,乃五大香中最晚形成的地區。
放鴿笭
時間:農歷二月末至四月中
地點:七股、北門、鹽水、學甲等沿海地區
放鴿笭是從中國福建傳來的一種農村休閑活動。(鴿笭)系由白木和竹子做成,比賽時,二莊約定相同數量的笭,由鴿背回,看鴿子背負粉鳥笭可以飛多遠,所載鴿笭的重量一次比一次重,直到鴿子飛不動即可分出勝負,至今學甲放鴿笭的歷史已有數百年。
蕭壟香?佳里金唐殿刈香
時間:每三年一次,農歷一月
地點:金唐殿(臺南市佳里區中山路289號)
蕭壟(卍)香是近年南臺灣新興的古廟會,龐大壯觀、熱鬧華麗不在話下,動員之眾、影響之大亦無與倫比,絕不下于學甲香和西港仔香 。有以下五特色:特色一是五朝的王醮祭典,金唐殿的蕭壟(卍)香既是王醮(王船祭典)又是五朝,為刈香廟會較為特殊之處。特色二是全臺第一的108人蜈蜙陣。特色三是自稱蕭壟(卍)刈飽香的刈香。特色四是人車混合大繞境貼近現代化的腳步。特色五是完整神秘王船祭。
臺南鹿耳門天后宮文化季
時間:三年一次農歷三月
地點:鹿耳門天后宮
1992年起,地方大老與鹿耳門廟方管理委員會拜訪邀請民俗、藝術、音樂等各方專家組成文化季籌備委員會,共同規劃以鹿耳門歷史、人文、宗教為特色的藝文活動,把鹿耳門天后宮發展成一個宗教文化中心。1993年起開始舉辦臺南鹿耳門天后宮文化季延續至今,豐富的內容融合了宗教的賜通寶、搶頭香,虎虎生風的武術表演,姿態曼妙的莊嚴佛舞,使傳統文化得以延續。
孔廟文化節
時間:國歷九月二十八日
地點:孔廟
祭祀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的典禮,稱為釋奠禮。釋、奠都有陳設、呈獻的意思,指的是在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并且呈獻牲、酒等祭品,對孔子表示崇敬之意。主要活動:秋祭大典、古跡音樂沙龍、孔廟樂器、禮器文物展、孔廟導覽解說、六藝主題活動、明倫堂講學、兒童繪圖、讀經活動...等。參與祭孔大典時,請注意服裝儀容,著脫鞋或服裝儀容不整者,將無法進入觀禮席。現場規劃有攝影席,非配戴主辦單位之記者證,不得進入祭典區攝影,以免影響典禮進行。
迓媽祖—媽祖文化節
時間: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前后
地點:臺南大天后宮
迓媽祖源自清朝咸豐年間,為臺灣最早的媽祖進香繞境活動。大天后宮媽祖出巡一次,附近寺廟必派出陣頭、神轎壯聲勢并祈求合臺平安。
七夕十六歲藝術節
時間:農歷七月七日
地點:開隆宮
在開隆宮,供有七娘媽,每年在七夕時,即舉辦成年禮也就是做十六歲的習俗,這是只在臺南才有的傳統習俗。
西拉雅夜祭
時間:農歷九、十月
地點:東山吉貝耍、大內頭社、白河六重溪
阿拉祖夜祭為西拉雅平埔族一年一度祭典,除了給太祖圣誕祝壽,表達對太祖的感恩與祈福,儀式的舉行也是配合著節令來運轉的。